首页
信息快报
通知公告
预约咨询
心理社团
心理百科
相关资源
校区首页
如何打破迷茫,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返回
发布日期:2019-03-20  作者:思维升级   来源:壹心理  浏览:1173
文章封面
作者:NIPer
来源:陈慕妤(ID:chanmuyu)


不少人之所以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


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能力优势;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仅仅是一种应付式的行为,从不相信自己能够从中获得阶层的跃升。


于是人生的很多时间,就这样白白被虚耗掉了。


诚然,寻找喜欢的爱好,感兴趣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经历一段漫长和痛苦的煎熬。


但如果你不主动去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让其变成自己的个体优势,那无论你现在再努力去工作,也很难让自己获得实质的提升和改变。


所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找到行动方向,从想做的事情当中,培养出自己的个体优势,这才是我们构建目标正确举措。



你能够做什么?


想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然后从想做什么的事情里面,找出自己可以做的那些事情。最后,再从自己可以做的那些事情当中,筛选出适合你做的事情。


例如你想成为漫画家,职业游戏玩家,或者想做广告设计,网络写手和导游等,这些都是你想做的事情。


接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你明白到自己目前的能力可以做的,似乎只有广告设计,网络写手和游戏玩家三种。这三类工种,你都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经过你的分析,由于网络写手和游戏玩家,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从事广告设计暂时可以弥补这个不足,那么也就是说,做广告设计,就是你唯一的一个选择。


那么是不是代表,你只能一直做广告设计呢?


当然不是。


网络写手和游戏玩家,可以成为你业余爱好。只要你在空闲的时间里,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提升相关的经验和技能,那么在做广告设计的同时,你也可以把网络写手和游戏玩家这两件事做好,赚取外快。


以后时机成熟了,你甚至可以直接跳出来,全职去做网络写手或者游戏玩家。


所以,在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最后适合做什么时,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一般来说,职业咨询师都会围绕你的“整体素质”做综合分析的,有时还会运用S.W.O.T工具,按照你的性格特点,能力兴趣,知识技能等,把你的优劣势列出来。


通过对这些不同方面的深入了解,你就可以寻找对应的行业和职业。


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无法根据自身这些特质,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做的事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只是从固化的自我当中,去分析自己而已


什么意思呢?


S.W.O.T分析


你属于哪种自我?


根据人格心理学的定义,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是真实的自我(true self),另一个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f)。


“可能的自我”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Hazel Markus提出的。意思是说,我们对自我的期望、希望和恐惧的变化。


然而,在Markus提出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教导,想要了解自己,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你必须要从“真实的自我”当中寻找线索。


你需要对自己的性格、品质、能力、思想和价值观等事项进行详细分析。这就是基于“真实自我”所做出的建议。


问题是,一个成年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人格结构。如果按照这个建议去对我们的“真实自我”进行分析,实际上会把我们的思考方向,引导到一条死胡同里。


因为看上去,似乎我们只需要从自身性格当中找到了某些特质,然后根据这个特质去行动就完事了。


可是,万一我们找不到这些特质,那是不是代表,我们就不用去行动呢?


例如你从来没有做过厨师,不知道烧菜会有什么体会,那你也发现不了自己有做厨师的潜质,那你还怎么往这方面去发展自己呢?


这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的人,他们一直以来都在面临的困境。


他们的“真实的自我”经历太少了,以致无法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最终就找不到驱使他们行动的目标。



一个内向自卑的人,你能够让他从这个性格当中,找到哪些可以帮助他们自我跃升的特质吗?


他们已经长期困于这个固化的自我当中,无法逃离出来,只会一直这样思考:我这么一个自卑内向的人,有什么事适合我这种人去做呢?


这个思考,就是基于“真实的自我”而产生出来的。很明显,这并不会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答案。毕竟在现实生活,很难会有一份好的工作适合自卑内向的人去做。


实际上,Markus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是由许多个自我组成。这些自我部分,不仅仅像传统观念认为的一样,是由你的过去决定,还有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目前的环境以及你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而这,就是所谓的“可能的自我”。


换言之,“真实的自我”植根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与未来。


我们一部分的“可能自我”,是要通过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来确定;另一部分的“可能自我”,则仍然模糊不清,只存在于你的个人梦想之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实践,增加体会,从“可能的自我”当中,挖掘出适合的特质,从而完善我们的“真实的自我”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上,身处不同的圈子,都有会自己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就是你对别人展露出来的形态。


例如你是别人的好兄弟,你给人的感觉可能就是“仗义”,“大方”,“勇敢”,“有领导力”等等;如果你是孩子的父亲,你展现出来的样子也许就是“严肃”,“暴脾气”,“古板”等等。


不管你对于当前自己的角色满不满意,你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多愿意扮演的角色,来赋予自己某种的驱动力。


好比你是一个自卑内向的人,与人相处时,习惯沉默寡言,这是你现在的角色。


你不要以当前这个角色去设想,你能够做到什么,而要用“可能的自我”去设想,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你可以把想法写下来,如:


让人信服的领导者;


潇洒不羁的旅行家;


低调内敛的创业人士;


自信大方的演讲家;


这些角色,可以从你身边的人或者偶像当中寻找,只要你觉得这些形象,符合你自己对自己的渴求,你就可以试着把这些角色变成你“可能的自我”。


如果你确实找不到,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哪些人的表现,会让你产生一种“很想成为他”的感觉?


2,如果你现在可以成为任何人,你最希望自己变成谁?


3,用什么样的角色去做事,你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乐意?


有了这些角色的设想之后,你应该对自己转换成什么角色,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你就可以基于这个角色,构建自己想做的事。


举个例子。


我以前是一个自卑内向的人,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只有待在家里看书和写文章。


但如我所说,写文章根本不是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做这件事。问题是,其他东西我又不会做,那怎么办呢?


于是我就按照这个方法,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发展“可能的自我”。我发现,自己对于那些侃侃而谈的人很是羡慕,想变成他们那样子,毕竟自己做不到。


为了转变自我角色,大学时期我主动参加演讲和辩论的社团,学习这方面的技能。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我成为社团的Leader,经常被派出去参加校际之间比赛,获得不错的名次。我最终把“可能的自我”,变成了“真实的自我”。


那么基于这个角色,我可以做什么呢?就是那些跟说话有关的工作。


现在我从事一份活动策划的工作,大凡有什么商业活动或者公司有什么工作,都是由我带领团队去组织、统筹现场,而且还要经常跟不同的企业和商家谈合作,安排事务,这些工作都会用到我的说话能力。


而写文章呢?一直还是我的业余兴趣,这也是我在网上写作,分享自己经验的原因。


所以,通过让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你就会从这个角色当中,挖掘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根据这个角色,制定你的前行方向,你就很容易培养出自己的个体优势了。



增加实践性体会


如前文所说,很多人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经历,无法从经历的体会当中,找到喜欢某件事情的感觉。


好比你还有去过野外露营,你根本不知道在野外露营会有有什么感觉。你现在凭空想象,是很难想出那种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说不定当你真正露过一次营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会带给自己如此舒畅的感觉,然后也许你就会爱上这种活动。


这就是实践的用处。


呆在固有的圈子,是很难让你接触到外界的事物的;一旦没有接触的机会,你连自己喜欢什么都发现不了。


当然,实践也不是毫无章法地实践,一般有三种方式去做。



第一,设身处地代入角色。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要保持一个习惯,就是随时反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他,或者我去做那件事,获得某种成绩后我会有什么感觉?


例如你观察到别人做销售,给别人讲解汽车方面的东西,那你就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当你成为这个角色,能把这件事做好,你会有什么感觉?


然后你就可以试着以这样一个角色,去做类似的事情,诸如跟朋友介绍最近的电影,讲解新春旅游的好去处,说说有什么书推荐给别人等。


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销售员,做一些类似推销的事情,你就会从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这些体会和感受相互对比,你会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二,先做一些“不讨厌”的工作。


刚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你可以从一些“不讨厌”的工作入手实习,积累经验体会。


好像寒暑假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你就要主动找一些兼职工作实习,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了解到做什么事情,才会让自己有一种“心甘情愿”的感觉。


很多时候,你找到自己喜欢去做某些事,往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现。


当你还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时,通过做一些你“不讨厌”,也不“抗拒”的工作,你就会由此积累到自己的经验范围。


这个范围越大,你就越能了解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什么,不喜欢的事情又包括什么,从而确认到自己真正想要干的事。


我以前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写作,但既然不抗拒,写作又可以抒发情感,就一直坚持做下去了。


而现在,写作就变成我每天想要做的事情了。


第三,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寻找


很多人擅长做某些事情,但往往并不喜欢。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这种天赋,从擅长的事情当中,培养出你的兴趣。


你问一问自己,自己从小到大,比较擅长的事情,或者做得比较没那么吃力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而这件事,能不能成为你的兴趣所在呢?


例如你相比身边的同学,更容易跟别人沟通、打交道,那么你也许就适合做一些销售类的工作。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销售的工作,可以转换形式去发挥这个所长,例如组织活动和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这些都需要用到你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只要你懂转换擅长能力的展现形式,你一样可以从中培养自己的优势。


最后,分清楚你需要学还是想要学。


需要学的东西,你不得不学,而想要学的东西,是你通过自己的内驱力去学习。


前者已经有足够的渠道让你去做这件事。例如上学读书,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都是你那个时段需要学的内容;你做文案策划,不管你喜不喜欢搜集资料,这件事你都得要学习怎么做。


而想要学的东西,就只能根据你的意愿,主要寻找实践的机会。


你想学习视频制作,你就要私底下去了解PR、AE这些视频软件的操作流程。如果你不主动寻找实践的机会,你根本无法了解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还是只是“突发性爱好”而已。


区分好自己做事的核心动机,你才能通过实践找到喜欢的事情。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


每天积少成多,满满建立成就感,你喜欢做的这件事情,才会变成你的个人优势。


作者简介:NIPer,公众号:陈慕妤(ID:chanmuyu)与你分享有用的东西,帮你获取成长的养分。

责任编辑:Spencer Kennjane

原作者名: NIPer

转载来源: 陈慕妤(ID:chanmuyu)

原文标题 如何打破迷茫,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