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学科设置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建工作
工会之家
学生工作
下载专区
学校首页
化工与环境系


       化工与环境系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四个专业,拥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7人,实验员9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前拥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副教授5人,讲师2人,实验员4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最早的主干专业之一,其前身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专业。70多年来,随着国家对石油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名称经历多次演变,于1998年被教育部调整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以石油、天然气资源及新兴能源加工与利用为背景,以满足国家石油化工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为目标,累计为国家培养超过1万名建设人才,涌现出一批科学研究工作者(5名两院院士)及国家企事业领导人(吴仪、李毅中,曹湘宏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动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成为2016年首批落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专业之一,也是克拉玛依校区首个获批新疆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专业以及创新创业示范专业。依据克拉玛依校区坚持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共享校本部专业优势资源的同时,依托地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的地理优势,制定出满足国家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造国际领先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满足校区四年实习实训不间断,四年企业参与不间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年课外科技创新不间断的创新素质培养环节,同时实现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双重训练,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

学科方面,195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立石油加工工程硕士点,1983年成立有机化工博士点,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612月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并拥有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和应用化学五个二级学科的博士授权点。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目前拥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实验员4人。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起源于北京石油学院建校之初设置的“人造石油”专业,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201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是首 批试办该专业的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2019年10月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能源化学工程依托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学科进行建设,本学科拥有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依托的研究机构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工业催化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工科化学基地以及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新型煤化工、电池材料等能源化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石油加工过程催化材料与催化剂、清洁燃料生产、太阳能综合利用、燃料电池材料、生物质催化转化等新能源领域研究团队,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有 多个国家级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及教育部创新团队,多名国家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师队伍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保障了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签约单位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石油石化公司,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到国内各重点大学继续深造,部分学生通过联合培养等途径出国深造,其他毕业生则进入炼油厂、化工厂、设计院、研究所等相关单位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我校环境工程学科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石油石化行业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单位。本专业以工程教育为特色,依托多学科交叉与石油石化行业优势,形成了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责任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具备污染控制、环保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保规划和进行环保管理的能力,具有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够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环境监测、环保管理、环保规划、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运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去向:一是进入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以及 HSE 管理等工作;二是进入国有或民营的大中型环保公司,从事工业和市政领域的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施管理或技术开发;三是进入政府或规划部门,从事环保规划、环保执法以及管理等工作;四是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出国深造。


安全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是以工业生产中的风险和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知识,辨识和预测存在的风险因素,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一门工程学科。本专业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与应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石油石化及相关行业从事安全应急与管理、安全评价、安全技术研究、安全工程设计、安全咨询与培训、安全监察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化工、石油、环保、建筑、冶金和机械等行业从事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应急、安全技术研究、工程辅助设计、安全咨询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部门、科研单位,部分毕业生继续到国内外院校深造,部分毕业生到政府部门、安全评价咨询公司等有关单位和企业工作。



系主任彭威

副系主任吴梅王志朴侯军伟

化工专任教师刘艳升许孝玲李楠王逸伟贾希成李智刘曾奇

能化专任教师:郅轲轲李洋刘坚郭绪强陈玉徐超明惠刘爱贤阚京玉梅述钘、安波

安全专任教师:芦媛

环境专任教师:张海兵翟亚威王茂仁杨汉培吕航

化工实验员热则耶·热合米图力沈蓉刘舜田青梅

能化实验员:宋琪李璟明马金贵努尔古丽·拉提莆

环境实验员:伍思凯